大基金三期来了

      昨日,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,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国家大基金三期”)于5月24日成立。

 

      让人惊喜的是,大基金三期比之前预测的3000亿元还要多。公开信息显示,本次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法定代表人为张新,注册资本3440亿元。

 

      毫无疑问,这代表着国家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的决心。

 

 六大行均参与出资 

     

       大基金三期最大的变化就是规模巨大,注册资本高于一期、二期的总和。

 

      据天眼查App显示,近日,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(以下简称“大基金三期”)于2024年5月24日正式注册成立,法定代表人为张新,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人民币,经营范围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、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,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、投资管理、资产管理等活动,企业管理咨询。

 

      股东信息显示,该公司由财政部、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、上海国盛(集团)有限公司、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19位股东共同持股。其中,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、邮储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均出资215亿元,交通银行出资200亿元。国有六大行出资占比达37.06%。

图源:天眼查

 

     值得一提的是,近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,楼宇光卸任两公司法定代表人、董事长,均由张新接任。

 

 三期大基金定位 

     

      2014年,国务院印发了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》,在工信部、财政部的指导下,大基金设立,目的就是为了扶持中国自己的芯片产业,用国产化来解决对国外厂商重度依赖的问题。

 

大基金一期主要完成产业布局

 

      大基金一期募集规模大约在1387亿元,撬动5000多亿元的地方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,投资主要聚焦集成电路芯片设计、制造、封装、测试等领域。

 

      2018年5月,大基金一期投资完毕,累计投资项目70余个,公开投资公司20余家。

 

二期大基金定位为:投资布局核心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,保障芯片产业链安全

 

      2019年,大基金二期,规模在2042亿元,撬动接近6000亿元规模的社会资金,接力一期基金,覆盖的领域也更加多元,涵盖晶圆制造、集成电路设计工具、芯片设计、封装测试、装备、零部件、材料以及应用等多个领域。

 

      自成立以来,大基金二期先后在半导体一级市场投资了40多家企业。近两年,大基金二期投资动作有所提速,已投资的上市公司接近20家。

 

      相比于第一期,第二期更注重产业整体协同发展与填补技术空白,扶持龙头产业,提高国产替代化率。从大基金一、二期各自的投资方向来看,两者的布局逻辑有所不同。 

 

      此次大基金三期,有分析认为,除了延续对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支持外,更有可能将HBM等高附加值DRAM芯片列为重点投资对象。

 

      中航证券则表示,重点卡脖子环节或为关键在层层封锁的背景下,我国IC产业自主攻坚将为必然加快步伐,美国重点限制环节或为大基金三期投资重点,如人工智能芯片、先进半导体设备(尤其是光刻机等)、半导体材料(光刻胶等)。此外,尽管中国大陆未来晶圆厂产能增速快,但仍以成熟制程为主,未来政策有望向先进制程晶圆厂倾斜建议关注。

 
创建时间:2024-05-28 08:40